高中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进修社 人气:1.54W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学习方法中的利器,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中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欢迎大家阅读与学习!

高中生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数学方面:

重视课本,这是学好数学,也是提高数学成绩的第一位,要把数学书上的例题和课后练习题做会,一定要搞清所出题目的用意,最好准备一个改错本,你的问题可能在于基础,所以在本上把错的典型题仔细分析一下,争取解决一道题相当于解决一类题。还有,要多问,上课一定要跟着老师走,老师要求干什么就干什么,作业方面,要学会挑着做,你的程度我觉得如果把书上的题,老师补充的内容理解了,上升50-60分是不成问题的。

英语方面:

重视课本,最好把书本经典的课文或者好的段落背诵下来,用在作文中是相当出彩的。词汇方面一定要背,毕竟这是基础,把考试说明中的词背会,并掌握简单应用就没问题;一定要重视阅读和完型,争取把简单的题都做对,这是需要用高三一年的时间来练。

语文方面:

同样要重视基础,最好把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记住,建议你准备一个语文积累本,把各题型,比如(字音,字形,错别字,病句,近义词辨析,成语,古诗鉴赏,文言文实词虚词)进行积累,这是取得语文高分的关键,也是卷面前面的基础题,一定要重视。最好遇见一个就积累一个。 阅读方面要多利用往年真题,分析题型,摸出基本出题类型,这些老师在今后可能会给你们讲。 作文方面,建议各种文体都要会写,以防最后高考出一个你不熟悉的文体。多注意身边生活,多思考,不一定非要把事例(议论文)背得多多,可以从身边热点着手,找到一个比较有新意的立足点,这样容易得高分。

高中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及学习方法指导

基于当今学生现状,为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确保学生成绩稳步提升,现就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及学习方法指导方面再提几点要求。

一、走出三种认识误区

1.走出“外边总比教室读书好”这一误区。

部分学生在教室里坐不住,觉得楼道,甚至校园读书舒坦,但高考是在教室里边考,不是在外边考,坐不住的学生绝对考不上大学的。年级组要求学生在哪读就必须在哪读,班主任不能私自做主。

2.走出“老师布置的就是作业”这一误区。

部分学生认为做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就算完事,这是一种非常幼稚的想法。切记:高中永远没有做得完的作业。老师布置的作业仅仅是冰山一角,除此之外,你没有自主学习计划吗?每天要读几篇英语阅读,每天要做几道数学题,每天要记几句名言警句?难道这些需要补救的弱项不是你的作业?所以,班主任要督促学生制定短期的学习计划,养成学生自学的习惯。

3.走出“读书就是大声念出来”这一误区。

部分学生只要读书,就是放开嗓子,大声阅读,甚至在考前不到一节课的时间也大声去读,试想这是考前的复习吗?你逐字逐句去读能读多少?阅读不仅有朗读,还有默读,阅读更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本的过程。考前复习,时间紧迫,对于理科科目,可以熟悉一些公式、定理或原理,浏览错题本;对于文科,可以梳理部分重要知识点,注重知识纵横联系及一些时间节点等。

二、养成十种学习习惯

1.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能够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预习可以加强记课堂笔记的针对性,改变学习的被动局面,预习还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通过预习,发现疑问,以便上课时带着问题听课,听课效果会更好。在预习时,要做到:了解教材的大概内容与前面已学的知识框架;找出本章或本课内容与前面已学知识的联系,找出所需的旧知识,找出本课的难点和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出来或记入预习笔记。同时,老师一定要在上课结束时告知学生下节课上课内容,让学生有明确的预习目标。

2.专心听讲的习惯

在一堂课上,老师所讲内容的过程是他对所涉猎知识点的理解、消化、在现的过程,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如何把握,怎样突破,老师们都做了精心的准备。所以,上课时学生一定要专注,要把老师在讲课时运用的思维形式、思维规律和思维方法理解清楚。心不在焉,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3.积极问答的习惯

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是轻松的课堂,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课堂上,学生要积极参与各种课堂活动,踊跃发言,敢于质疑。提出问题、积极回答问题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提升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推动课堂的顺利进行。如果遇到疑难问题,学生要主动向老师寻求帮助。

4.上课记笔记的习惯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上课记笔记是听课的基本要素。各科要有专门的笔记本,对于老师的讲解学生要善于捕捉重点知识,适时做好笔记。科任教师要不定期地认真检查学生笔记情况,把学生课堂记笔记养成一种习惯。

5.课后复习的习惯

根据遗忘曲线,识记后的两三天,遗忘速度最快,然后逐渐缓慢下来。因此,对刚学过的知识,应及时复习。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复习次数可以逐渐减少,间隔的时间可以逐渐加长。切记“趁热打铁”,学过即习,方为及时。忌在学习之后很久才去复习。这样,所学知识会遗忘殆尽,就等于重新学习。

6.认真考试的习惯

考试往往是一种分层筛选的考试,其目的就是检查每位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每次考试前都要全身心准备,考场上要尽全力作答,不留任何遗憾。要把平时的考试当高考看,高考才能够像平时的考试一样应对自如。坚决杜绝任何学生找任何借口不参加考试或利用一切手段作弊,班主任要把好这一关。

7.试后总结的习惯

试后的总结反思是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来说,对于做对的题目,要从五个层次反思:(1)怎样做出来的?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想解题依据的原理;(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它方法?哪种方法更好?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8.乐于交流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都是十分重要的。学生之间,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像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蜂蜜。另外,“讲”也是最好的“学”,给同学讲解,不但等于又温习了一遍功课,还能把原来那些虽然也懂但不够清晰的知识简约化、条理化,更加便于记忆。同时,要积极学会去和老师沟通,交流学习方法,解决学科疑难。

9.善用课余的习惯

高中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充分利用好课余时间对于学生至关重要。特别是每周末,这是学生集中解决各科遗留问题的最好时间,也是部分弱科生补弱补短的最好时间。因此,周六、周日早8:30至11:30,下午2:30至5:00,晚7:00至9:00不回家学生必须进教室上自习,不允许学生在校园活动,更不允许学生在教室吵嚷。

10.劳逸结合的习惯

曾有人这样说:“光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会变傻。”所谓“头悬梁,锥刺股”,只是精神可嘉,方法未必科学。列宁曾经说过,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爱因斯坦演算疲劳后,就拿起他的小提琴拉上几曲自己喜欢的曲子,使自己从那些符号中解脱出来。马克思在研究中感到疲劳时,就画一些画来转移大脑的兴奋区域。因此,学校安排的体育课、活动课,就好好活动,不要待在教室或是三五成群在校园乱转。一句话:该学时学,该玩时玩。

三、加强三种方法指导

1.加强“学科思想”渗透

学科思想是各学科的精髓与灵魂。各科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学科思想渗透。文科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多讨论,多阅读,锤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文学修养;理科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多试验,多探究,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缜密思维。

2.加强“领军学生”示范

邓小平同志提出“共同富裕”的思想核心是先富带后富,最终共同富。那么,一个优秀的学科也应该让一部分学生在这一学科上先成长起来,成为这一学科的“领军学生”,发挥“示范引领,传帮带”作用,影响差生,最后达到共同提高。老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挖掘出本学科的优秀生,可以让这些学生讲讲学习方法,谈谈学习体会,甚至讲讲习题。这样不仅使这些学生强上加强,更重要的是给予弱科生的影响是极大的。

3.加强“作业布置”检查

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布置的作业是神圣的,绝大多数的学生是相当重视的。因此,老师切记:必有作业,必有检查,必有反馈。特别是周末,各科任老师一定要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周一第一节课进行重点检查,对于没有完成或完成质量不高的学生要严肃批评,甚至可以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

总之,习惯在于培养,方法在于总结,希望各科老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少一份抱怨,多一份努力,多总结,多思考,各科的成绩一定会有大幅提高,这样,一切的努力,一切的辛苦才不会付诸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