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话题:如何销售

进修社 人气:4.92K

今天和大家聊一个同行的话题,题目就叫"如何销售"。说起这个话题,大家一定不会感到陌生,但是又会感到很陌生。为什么呢?说不陌生,是因为大家天天都在销售一线,天天都在销售;说陌生,是因为大家在销售过程中又会常常感到困惑,那就是为什么大家都在销售,而有人销售业绩出众,而有人业绩平平?

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话题:如何销售

或许有人马上会说,那是他那里价格低,市场好,销售政策好,所以人家销售就好呗。既然如此,我问大家一个问题,海尔冰箱在全国价格一直高高在上,为什么销售数十年还能名列前茅呢?又如我们同行业福田的产品在农机行业起步最晚,价格最高,短短十年的时间,却能在行业内销售位居第一,而且还打败了在中国几十年的进口品牌呢?这又要做怎样的解释?

如何销售,这是一个广泛而庞大的题目,很多从事销售多年的业务人员往往一聊起这个话题,几乎都是不约而同地提问几乎都是不约而同的相似的问题,销售的秘诀是什么?所谓的秘诀就是每一个营销人员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的经验。经验不能复制,只能领会。与己结合,灵活运用;与人结合,融会贯通。所以,销售的模式是一定的,手段确是瞬息间千变万化。善于观察,善于积累,善于总结的营销人,他一定会出类拔萃,卓尔不群。反之,只能是偃旗息鼓,淘汰出局。

结合如何销售的话题,我要给大家讲一个著名的案例,案例的主人公是营销界精英,世界最伟大的销售员乔.吉拉德。

乔.吉拉德是一个世界销售界的传奇人物,连续12年荣登世界吉斯尼记录大全,世界销售第一的宝座,他所保持的世界汽车销售纪录:连续12年平均每天销售6辆车,至今无人能破。因此,他被吉斯尼世界记录誉为"世界最伟大的销售员",也是迄今唯一荣登汽车名人堂的销售员。

乔.吉拉德,1928年11月1日出生于美国底特律市的一个贫民家庭。9岁时,乔.吉拉德开始给人擦鞋、送报,赚钱补贴家用;他16岁就离开了学校,成为了一名锅炉工,并在那里染了严重的气喘病;后来他又成为一名建筑师,到1963年1月为止,盖了13年房子。35岁以前,乔.吉拉德是个全盘的失败者,他患有相当严重的口吃,换过四十个工作仍一事无成,甚至这中间还曾经当过小偷,开过赌场 。35岁那年,乔.吉拉德破产了,负债高达6万美元。为了生存下去,他走进了一家汽车经销店。3年之后,乔.吉拉德以年销售1425辆汽车的成绩,打破了汽车销售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个人在15年的汽车推销生涯中总共卖出了13001辆汽车,平均每天销售6辆,而且全部是一对一销售给个人的。他也因此创造了吉尼斯汽车销售的世界纪录,同时获得了"世界上最伟大推销员"的称号。

了解了 乔.吉拉德的简历,大家都想急于知道,他没有什么得天独厚的销售背景啊,甚至他还不如我们现在的条件好呢。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是的,在每位成功的推销员的背后,都有自己独特的成功诀窍,都有自己总结的一套宝贵的经验,乔.吉拉德的推销业绩如此辉煌,至今无人至极,他如何做到这一点?

他给自己成功总结了七条销售法则。

1、名片满天飞:向每一个人推销

每一个人都使用名片,但乔.吉拉德的做法却与众不同:他到处递送名片,在餐馆就餐付帐时,他要把名片夹在帐单中;在运动场上,他把名片大把大把地抛向空中。名片漫天飞舞,就像雪花一样,飘散在运动场的每一个角落。你可能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但乔.吉拉德认为,这种做法帮他做成了一笔笔生意。

乔.吉拉德认为,每一位推销员都应该设法让更多的人知道他是干什么的,销售的是什么商品。这样,当他们需要他的商品时,就会想到他。乔.吉拉德抛散名片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事,人们会对这种事印象深刻。这样,当人们买汽车时,自然会想起那个抛散名片的推销员,想起名片上的名字--乔.吉拉德。

名片不仅要满天飞,更要有创意和技巧。

今年3月份,我到某省和经销商协商如何作好09年补贴的事,在研讨具体方案时,我提到了名片,而且不但名片要撒到所有的县局,村庄(利用农村赶大集的机会或找村委会主任等),更要去拜访县局的领导,把名片送到他们手中,要做到全省遍地开花。

在临出发之前,我发现他当时印的名片正面是东北农机公司的名称和他的职务,反面是东北农机公司经营的产品。我看了以后说,你的名片我断定99%以上的人不会理会,原因在于同行业竞争对手这么多,消费者眼花缭乱,他们怎么会记住你呢?现在,你碰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遇,我们的竞争对手没有上农机补贴目录,而老百姓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实惠,而你现在条件比对手优越,你要完成的事是怎么样能把自己的意图传递给用户?让他们实实在在记住你和公司的名字,所以你的名片正面要印上我们愚公公司的名称,而且是我们愚公公司辽宁分公司的经理;背面要印上愚公公司在某省补贴产品的型号,而且补贴完后价格是多少。这样,名片发下去简单明了,重点突出,有意向的用户一定不会随意扔掉。因为你的名片能给他们省下一笔不菲的价钱(各种型号大约1-3万元)。所以,当人们买挖机时,自然会想起那个名片上的人的名字,--李振生。

名片发下去以后,效果非常好,那几个月,每天用户咨询的电话连续不断。当时,我给李经理下达的任务今年要在全省拿下第一,要突破100台,市场占有率要达到50%以上,他还有所顾虑。事实上,到五月底,不足三个月的时间不仅达到了预期目标,还超额完成近50台,创下了该省所有经销商小挖销售的历史记录。

2、250定律:不得罪一个顾客

在每位顾客的背后,都大约站着250个人,这些都是与他关系比较亲近的人:同事、邻居、亲戚、朋友。如果一个推销员在年初的一个星期里见到50个人,其中只要有两个顾客对他的态度感到不愉快,到了年底,由于连锁影响,就可能有5000个人不愿意和这个推销员打交道,通过信息传递,其他人都知道了不要跟这位推销员做生意。

这就是乔.吉拉德的250定律。由此,结论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得罪哪怕是一个顾客。

在乔.吉拉德的整个推销生涯中,他每天都将250定律牢记在心,抱着"生意至上"的态度,时刻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不因顾客的刁难,或是不喜欢对方,或是自己心绪不佳等原因而怠慢顾客。乔.吉拉德说得好:"你只要赶走一个顾客,就等于赶走了潜在的250个顾客。"

当代是信息社会,各类消息通过口头、电话、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传播的非常快。稍微有闪失,就会酿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在中国企业群雄榜上,三株曾经是一个辉煌的名字。1994年,当吴炳新在山东济南创立三株公司的时候,短短三年间,其销售额从1个多亿跃至80亿元; 公司注册资金从开始的30万元到1997年底达到48亿元的净资产;三株在全国所有大城市和绝大部分地级市注册了600个子公司,在县、乡、镇有2000个办事处,吸纳了15万销售人员。迅速崛起的三株创造了中国保健品行业史上的神话记录,其年销售额80亿的记录至今在业内仍然无人可及。

那么,创造如此骄人业绩的三株,为什么会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了呢?谁又能料到最终的答案竟是湖南常德一个叫陈伯顺的普通老汉。

1996年6月,湖南常德汉寿县退休老人陈伯顺在喝完三株口服液后去世,其家属随后向三株公司提出索赔,财大气粗的三株则拒绝给予任何赔偿,坚决声称是消费者自身问题。遭到拒绝后陈伯顺家属一张状纸将三株公司告上法院。1998年3月,法院一审宣判三株败诉后,20多家媒体炮轰三株,引发了三株口服液的销售地震,4月份(即审判后的第二个月)的三株口服液销售额就从上年的月销售额2亿元下降至几百万元,15万人的营销大军,被迫削减为不足2万人,生产经营陷入空前灾难之中,总裁吴炳新也被重重击倒。据三株公司介绍,官司给三株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40多亿元,国家税收损失了6亿元。1999年3月,时隔一年,法院终审判决三株公司获胜,但此时三株帝国已经陷入全面瘫痪状态。三株的200多个子公司停业,绝大多数工作站和办事处全部关闭,全国销售基本停止。至此,创造中国保健品奇迹的三株公司,最终因为忽视得罪了一个顾客,没有及时有效的处理好其利益关系而付出巨大代价。

3、建立顾客档案:更多地了解顾客

乔.l吉拉德说:"不论你推销的是任何东西,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顾客相信--真心相信--你喜欢他,关心他。"如果顾客对你抱有好感,你成交的希望就增加了。

但是,要使顾客相信你喜欢他、关心他,你就必须了解顾客,搜集顾客的各种有关资料。乔.吉拉德中肯地指出:"如果你想要把东西卖给某人,你就应该尽自己的力量去收集他与你生意有关的情报……不论你推销的是什么东西。如果你每天肯花一点时间来了解自己的顾客,做好准备,铺平道路,那么,你就不愁没有自己的顾客。"

从1986年开始从事销售职业至今,我几乎走遍了全国各地,我最深的体会就是,通过已经记录了逾万名客户档案资料中,不断地从中筛选整理了有用的客户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每年都在变化,都在更新,到最后,根据客户的重要性,我分成AB两类。其中A类大约在200名左右,我要求自己每年必须保持联系五次以上,B类大约在300名以上,每年必须保持联系三次以上。销售的根本是你的客户,离开了你的客户,那好比鱼儿离开了水,瓜儿离开了秧,那你只能是纸上谈兵,画饼充饥。所以,一定要记住,你要定时定期和他们联系,不要让他们忘了你。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档案,才能让我在市场中游刃有余,随机应变。无论哪个市场发生变化,基本都能做到收放自如。

事实上,在不经意间,很多同事、朋友都随着时间的流失慢慢的流失掉了。如果能经常和相处不错的朋友保持联系,就不会出现上述的情况。同样的道理,销售过程中,你把积累的客户分出ABC类,A类客户,即最重要的客户半个月联系一次,B类客户,即重要的库户一个月联系一次,C类客户一个季度联系一次,D类客户,半年可以联系一次。这样,在你的职业生涯里,就会聚集很多会帮助你的人。

乔.吉拉德说,我卖车有些诀窍。就是要为所有客户的情况都建立系统的档案。我每月要发出1.6万张卡,并且,无论买我的车与否,只要与我有过接触,我都会让他们知道我记得他们。我寄卡的所有意思只有一个字:爱。现在,世界500强中,许多大公司都在使用我创造的这套客户服务系统。我的这些卡与垃圾邮件不同,它们充满爱。我每天都在发出爱的信息。

我曾经碰见一个业务员,名字叫王代刚,他每年的销售额都在公司同行中名列前茅。在一次交流中,他深有感触地说,我销售最大的成功是客户帮了我,而我的客户就是我整理的客户档案,没有事的时候,别人打麻将、喝酒,而我却在熟悉背诵,烂记于心。

他从事销售仅仅五年多,却能熟记公司100多经销商的名字和电话号码,300多个买过他产品而且帮他销售过产品的老客户的名字和家庭住址。出差的时候,常常带一些土特产给那些对于他有贡献的客户,以增加感情交流;每年他都给这些老客户寄一份贺年卡,贺年卡上除了祝福的话,还有公司新的销售服务政策,以及通过他们的介绍,新用户会得到优惠的`价格及给介绍人的如何售后服务等他们感兴趣的内容。

正是这些被很多业务员不重视的客户资料,让他不管年头好坏,都能在市场中游刃有余,稳操胜券。

乔.吉拉德还认为,推销员应该像一台机器,具有录音机和电脑的功能,在和顾客交往过程中,应将顾客所说的有用情况都记录下来,然后从中把握一些有用的材料。"所有这些资料都可以帮助你接近顾客,使你能够有效地跟顾客讨论问题,谈论他们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有了这些材料,你就会知道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你可以让他们高谈阔论,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只要你有办法使顾客心情舒畅,他们就不会让你大失所望。"

有一次,我和愚公机械股份公司宋峰董事长交流销售的有关话题,他说,因为拥有了广大的歌迷,才成就了广大的歌星;因为有了众多的影迷,才成就了众多影星。如果我们失去了客户,企业的未来在哪里?

十分恰当,万分贴切。歌星拥有了广大歌迷的秘密,是他用一首成名曲让粉丝们记住了他;影星拥有了众多的影迷,是因为他演绎了一部让影迷们喜欢钟爱的影视剧而记住了他。那么,作为一个营销人,你怎么让客户记住你?你怎么样让客户记住企业?你怎么样让客户记住你企业生产的产品?

我们的企业怎样才会拥有广大的执着的永久性的粉丝呢?我们怎样去创造广大的执着的永久性的粉丝呢?

归纳一点,是要靠众多的在一线上战斗的勇士们来创造的。是要靠任劳任怨的广大业务人员为公司赢得客户,赢得企业粉丝的。

乔.吉拉德能把他的客户分析透彻,原因是从客户资料中得到的信息。所以他有针对性的和客户交流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时间长了,他的客户记住了他,因此,他的成功机会率就高。

大家想一下,如果你面对一个客户,在交流的过程中,你发现他喜欢足球,而却和他大谈特谈古典音乐,他能感兴趣吗?如果你面对一个喜欢军事题材的客户,而却和他夸夸其谈花前月下的爱情故事,他能不反感吗?

所以,对客户要做到有的放矢,和客户交流,要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首先要调查清楚他的嗜好,其次要见机行事。这就要求你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天文地理和社会知识。当然,社会知识需要积累。我告诉你一个窍门。在你分析完客户资料,了解了他的全面情况后,感到自己那个方面不过关,就需要马上找资料学习,补充自己的头脑,老百姓有这么一句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工", 简单说也就是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

引申大体意思是要办成一件事时,不一定要立即着手,而是先要进行一些筹划、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步骤安排,做好充分准备,创造有利条件,这样会大大提高办事成功的效率。

没有人脉的乔吉拉德,最初就是靠着一个电话、一枝笔,和顺手撕下来的四页电话簿做为客户名单拓展客源,只要有人接电话,他就记录下对方的职业、嗜好、买车需求等生活细节,虽吃了不少闭门羹,但多少有些收获。曾有人在电话中用半年后才想买车的理由打发他,半年后,乔吉拉德便提前打电话给这位客户。他靠着掌握客 户未来需求、紧迫盯人的黏人功夫,促成了不少生意。

从你出发的第一天开始,肩负着公司的使命,奔赴自己的市场,你想到过应该从哪里下手吗?

刚开始做业务,因为你手里的客户资源少,难度大。可是,做了几年业务以后,你依然感觉销售难度很大,业绩平平,这是为什么?

答案只有一个:是因为你不重视客户档案的搜集、整理、保存。

资料是你销售的基础。打一个比方,原始资料是你销售的地图,筛选后的资料是地图中的交通路线图,选中的资料是你地图中的目的地。

那么这些资料就是你销售过程中客户的档案。客户档案又分为待开发客户、潜在客户、公司客户等分类。通过发掘、发挥这些客户的作用,你就会得到意外的惊喜。

通过上述的例子,结论是你整理好客户资料以后,这仅仅是第一步,有了客户档案,下一步的关键就是时常沟通。如果不经常沟通,就像死水一湾,慢慢会变臭。你想一想,和你曾经共过事的的同事、朋友,现在有几个?你只有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从中捕获信息,特别是筛选有用的信息资料。有了第一手材料,你还愁销售无路可走吗?你还愁销售没有业绩吗?

TAGS: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