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等师范类美术教育专业的现代转型论文

进修社 人气:6.97K

内容摘要:高等师范类美术教育专业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中小学美术师资的水平,随着中小学教育改革重点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高师类美术教育专业也应进行现代转型。首先要分清“师范性”与“美术性”的认识,长期以来,高师美术教育基本按照美术学院的模式教学,应改变这种对自身培养目标不明确的做法;其次,应改变美术教育体系不够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和单一的现状;再次,应建立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水平测评的体系和标准,才能使其适应当前的形势和任务。

探析高等师范类美术教育专业的现代转型论文

关 键 词:师范性 美术性 教育体系 测评体系和标准

高等师范类美术教育专业在我国的规模和数量都相当庞大,作为中小学美术教师的主要培养基地,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中小学美术师资的水平,而中小学美术教师则担负着培养全民族的审美艺术和审美情操的重任。随着我国中小学教育改革重点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加强高师类美术教育专业的现代转型正体现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重要特点。

传统高师类美术教育专业中的培养模式和课程弊端,已经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相对滞后。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当时的国家教委制订了中学美术新的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美术是基础文化课,是美育的主要途径,改变以技能教学为主线的中学美术教学模式,并提出以科学美术学为基础的,立足于素质教育,强调以艺术观和修养教育为中心通贯整个教材的指导思想,以审美教育为重点的课程体系。这给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高师美术教育还很难和中学美术教学的实际相结合,中学美术课还只是教画画,老师的精力集中在考前班的辅导上,有些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还难以胜任美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因此,对当前高师美术教育专业进行剖析,进行教育方向的现代转型刻不容缓。

一、“师范性”与“美术性”认识的混同与现代转型的轨道

高师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中等学校美术教师,属于专业美术教育,即美术取向的美术教育。长期以来,高师美术教育基本按照美术学院的模式教学,对自身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教学以培养绘画技能为主,专业课的针对性过于集中,以培养美术专家的方法培养美术教师,偏离了办学方向。由于突出了绘画功能而忽视教育功能,教学的过程只停留在技法知识系统的总结上,缺乏对整个美术教育理论体系的研究和探讨,学科理论的完整性和严密性不足。而事实上,因为教学重心集中在绘画上,学生专业水平(包括创作)的高低,成为学生成绩乃至教学水平的体现,学生大都把精力放在所感兴趣的.课程上,一进校就考虑以后选修课,造成偏科严重,实际上等于接受了纯艺术教育,而无心于今后的美术教学。结果是学生的专业技能不全面、不扎实,其根源正是对“美术性”“师范性”认识的模糊。

高师美术教育和专业美院的定位,从理论上讲是完全不同的,高师培养美术教育人才,美院则培养美术创作、美术研究的专业人才。高等师范教育的目的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然而,一些高师美术教育的目的却模糊不清,究其原因,是对高师美术教育培养目标——中学美术教师的职业特征模糊不清。结果导致在实际的教学中忽略了这一定位,造成一些误区。首先是课程结构失衡,不合理,绘画课过于膨胀,美术理论课、艺术鉴赏、教学理论等课程的比重偏少,学生对文化基础课不够重视。而且有些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尚未开设美学、手工课,加上教学的重点在绘画上,技能训练只注重表现,轻视分析,对于各课程的美术原理、美学特征、艺术特色等缺乏必要的研究和探讨。学科之间没有互通,理论上处于隔阂状态,美术的概念和范畴变得狭小。重“技”轻“道”,使学生只会笔头的功夫,而自身的艺术修养,欣赏能力不高,综合素质比较差,很难适应中学美术教学工作的实际和需要。

因此,高师美术教育专业的现代转型当务之急应在课程设置上转轨。首先是把“专业型”的培养改变为“复合型”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教学能力;从课程设置的内容上由单一性趋向多元性,在教学中针对基本事实,突出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对某些专业课程作适当压缩,增设选修课程,选修课安排在一年级至四年级,分限定性选修课和任意性选修课两种。限定性选修课的课时相对较多,为多能一专的“专”服务,如油画、中国画等。任意性选修课程内容比较丰富,如版画、雕塑、电脑美术、手工设计与制作、美术鉴赏与评论、卡通与插图、摄影、陶艺、广告设计、服装设计、环艺设计等,任意选修课由学生自己选择完成规定学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选修课对培养中学美术师资很有用处:每门任意选修课的课时安排并不多,但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画路,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对推进某一专业的深度或广度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同时在任意选修课中加强学生绘画的创作辅导,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中学美术教学任务。

二、高师美术教学模式的缺陷与现代转型的方向

美术教育体系不够完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和单一。国家教育部尚未出台高师美术教学大纲,无法从宏观上理顺、规范教学的重点和内容,笔者认为总体上还处在迷惘和困惑状态。另外,对高师美术教育的出路和发展相对缺乏理论研究、探讨。各省市之间、校际乃至与国外的交流较少,信息相对封闭,加上学科协作尚未完全建立,又没有统一的教材,各校之间教学就存在很大差异,从而影响了美术教育体系的发展和完善。更主要的原因是美术教育理论薄弱,对美术教育的作用构成和美术教学体系的教学构造缺乏规划和建构。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相当的功利思想,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单方面传授自身实践的经验、方法,缺乏整个文化教育关系上的观照和融合。

由于对高师美术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造成培养人才上出现误区,即将专业教学误认为仅仅是技能,强调技能方面的精确性和熟练性。培养的目标,主要让学生掌握某一画种后,再兼顾其他技能知识的学习,要么是面面俱到地培养“万金油”式的人才。从现在中学美术教育的途径看,无论哪种培养方式都是不完备的。中学美术课实质是传授审美文化的基础课,从这个意义上说,关键还在于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具体说,就是要求学生对审美文化领域范围内的各专业都要了解一点,能看、能评。如果我们只强调某一绘画技法,或是什么都接触而缺乏主线,这样就违背了师范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可以探索学分制的模式,将开设的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美术理论课确定成相应的学分数,在完成了所规定的学分后,才能让学生按需选修,这样就能使学生平衡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专多能”。

作为高师美术教育体系的探索,就要摆正技能和美术综合知识的关系。美术技能训练只是对美术基础的了解和掌握,在注重基础训练的同时,要增加精神文化素质方面的教育,特别是要积极引导学生对中学美术教学体系的研究和探讨。教学工作要围绕着“美术教育”的大方向,使学生能够把所掌握的美术技能、知识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正确地发挥和运用。所以,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要把“技”“艺”“道”贯穿和结合起来。“技”是“艺”的基础,没有“技”无以谈“艺”,“技”为“艺”而存在;对“艺”的追求,有赖于“技”,又激发“技”的提高,最终升华到“道”的范畴。通过技能造型的学习训练,递进到对艺术原理的思维和理解,然后懂得如何把所学的知识自如地运用于教学之中。简言之,就是专业教学不光要传“技”“艺”,更要注重传“道”,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了解课程的重点、要点,乃至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步骤,让学生能画、会教。

另外,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中小学美术教育“美术设计”的观念和练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高师美术教育就应跟上时代的发展,教学内容不能局限于绘画的门类。一些实用设计课如电脑艺术、环境艺术要尽快进入课堂。同时要推广多媒体教学,进一步充实完善艺术资料(图片、音像),教学活动不能只依靠课堂(画室),对于一些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如服装、摄影、手工制作等可以通过讲座、观摩等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丰富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

三、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水平测评体系的缺失与现代转型的建立

不同专业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知识结构、不同的测评标准。理工科重实验,成果为论文;文科的科研以论文、论著衡量水平;体育成绩采用比赛形式;音乐成绩评定则多倾向于汇演形式。

美术及美术教育也应有各自的水平测评体系。不同的美术形式有不同的特点,纯艺术的适合展览形式,设计艺术采用设计大赛,服装设计用模特展示,大量的民间美术、民间工艺也应采取相应的形式。西方现代艺术有的只注重过程,不要结果,行为结束后,作品用照片的形式保留。全国美展不应只局限在国、油、版、雕上,可分为纯艺术与非纯艺术两大板块分别进行。当今美术的内涵应当拓宽,评估形式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建立各自的评估体系。美术教育的水平以对美术教育的思路、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手段的研究成果为主,建立全国性与地区性的测评体系与权威机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美术教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美术教育家,才能使高师美术教育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才能在未来美术教育中紧跟社会,与时代同步。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教育正在向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方向进行改革,加强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部分,而艺术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育人才已成迫切要求。因此,对高等师范类美术教育专业现代转型的探讨,其意义是广泛的、长期的,是实现“多能一专”复合型高师美术教育事业的有力保证,和建设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高师美术教育事业的基本途径。

参考文献:

[1]李勇.美术教育学[C].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8.

[2]王伟.当代美国艺术教育研究[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4.

[3]钱初熹.美术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张小鹭.现代美术教育学[C].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

[5]张存刚.高等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再思考[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0年9月第5期.

[6]郑勤砚.21世纪美术教育管窥[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9月第10卷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