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价值治理非财务指标研究的思考

进修社 人气:1.61W

内容摘要:非财务指标的运用与企业价值治理(VBM)的需要密切相关,而因果关系是非财务指标研究的核心。本文在对现有非财务指标研究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研究的优点及不足,以为基于因果关系的价值动因研究是未来研究主导方向,并提出构建因果模型应留意的几个方面。

对企业价值治理非财务指标研究的思考

关键词:非财务指标 价值治理 价值动因 因果关系

平衡记分卡是试图将非财务指标纳进治理控制系统的一种新的治理工具,它夸大因果关系链的选择与运用,但平衡记分卡所描述的只是企业中众多因果关系的一部分。因果关系中的因与果实质上是一种先行指标与滞后指标的关系。非财务指标具有双重性:固然从产出的角度看,它可以作为一种结果指标,解决基于历史本钱的会计计量模式所无法反映的产出结果,如无形资产、风险产出。但是它更主要的是从动因的角度,作为财务指标的前导指标,是企业发展的价值驱动因素。因此,基于价值治理的非财务指标的研究核心是对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分析。对非财务指标研究的现状进行总结,进而研究它在价值创造过程中应留意的几个方面,对治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运用具有指导意义。

非财务指标的相关研究综述

综观国外相关研究,与非财务指标相关的研究可回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 以战略为导向的非财务指标的选择与业绩的关系

这是侧重于研究非财务指标与战略之间的紧密度所产生的经济后果,现有对非财务指标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研究集中于验证顾客满足程度与全面质量治理(TQM)方面非财务指标的运用与业绩间的关系。

1.在顾客满足程度方面。Anderson等(1994,1997)通过从77家代表不同行业的瑞典企业中取得的横截面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会计业绩与顾客满足度正相关。Perera等(1997)发现公司通过改变他们的生产战略以进步顾客满足度使用非财务指标与改进业绩有关。Ittner等(1998)用顾客层面、业务单位以及公司层面的数据检验了顾客满足度与公司业绩之间的关系,发现只有公司层面的顾客满足度与公司当前的市价有关,但与当前的会计指标并不相关。

2.在全面质量治理方面。现有对TQM与公司业绩的关系研究,基本上都证实了采用TQM的公司会计业绩与市价都会进步。Symons 等(1995)研究表明,基于TQM的报酬体系会带来更高的业绩。Chenhall(1997)的研究以为,同时采用TQM与非财务指标的企业会比只采用TQM但是未使用非财务指标的企业得到更好的业绩。

这方面的研究总体上都表明同时使用财务与非财务指标比单一使用财务指标要更为有效地反映企业真实业绩。

(二)基于代理理论的研究

代理理论是解决委托代理题目及研究激励机制的主要经济学理论。基于代理理论的研究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从治理效率的角度,分析综合业绩评价体系能否更有效反映治理行为,以利于治理职员进行决策。如Barua等(1995)的研究发现,将非财务指标加进业绩评价体系在一些情况下能比单一使用财务指标更快与更直接地反映出治理行为。Rees等(1994)以为,非财务指标能更好地衡量现在的治理行为所能带来的经济影响,这使治理职员能够很快地纠正治理上的行为。另一方面,研究非财务指标在经理人报酬契约中的作用。Rees 等(1994)研究表明非财务指标更不轻易操纵,由于它们不象本钱分配或资产估值那样那么依靠治理职员的判定。

(三)基于权变理论研究不同变量对非财务指标选择的影响

权变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企业治理所形成的两大综公道论之一,它夸大对治理会计特定技术方法的选择取决于企业所面临的环境。通过早期一些不同的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非财务指标的使用与企业的一些变量(如:时间等)相关。当考虑到非财务指标是否与公司的特性相符时,非财务指标与公司业绩之间的联系是一种权变的关系。这使近年的一些研究意识到基于治理会计的柔性化特点,只有从权变理论的角度,分析不同的影响变量,才能更好区分非财务指标在不同条件下使用的有效性。如:Ittner等(2002)通过对雇员的报酬体系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的非财务指标在不同的环境下使用所产生的业绩是不同的。Amal 等(2003)的研究则表明非财务指标的使用与企业以下几个变量明显相关:是否存在革新进取的战略、质量导向的战略、产品开发周期的是非、行业规则、处于财务困境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