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适应性教育内容研究

进修社 人气:2.07W

大学是人生旅程中的重要一站,每年新生出现问题的不少,大学适应性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本站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学适应性教育内容研究论文,和大家一起分享。

大学适应性教育内容研究

 摘要:大学适应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它包括学习适应、专业认同、生活适应和心理适应。为提高大学适应性,高校应该及时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持续渗透专业思想教育,尽早引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依托校园文化开展素质教育,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大学适应性;入学教育;专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适应是指大学生根据高等教育的特点,积极调整自我,使自身发展与大学学习、生活发展达到平衡的过程。大学阶段是学生由学校教育步入社会工作的过渡时期,能否顺利度过这一时期对大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至关重要。大学适应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并不仅仅是针对大一新生而言,适应性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

一、大学适应的内容

“在大学感到迷茫和空虚”,这是很多大学生有过的感受,是大学适应性低下的表现。大学生实现了高考的目标,进入大学后需要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和人生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更好地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并付诸行动。大学适应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学习适应

研究发现,大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适应性问题,其中以大一新生最为突出,而且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存在学校类型差异和性别差异,综合类学校的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最好,男生学习适应性显著优于女生。[1]大学的学习,在学校管理、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等方面都与中学有很大不同。在学校管理上,大学更注重自我管理,班级管理有所弱化。由于可自由安排的时间增加,很多大学生面对这些空闲时间无所适从,他们还习惯于对老师的依赖,自我管理能力缺乏,而荒废了大量的课余时间。在教学模式上,由于大学课程门类多,每门课程知识量大,课堂上老师又不会完全依从书本讲授,很多大学生不适应这种教学模式而导致学习困难。在学习方法上,大学学习更具自主性,要求大学生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制定学习计划,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另外,大学学习并不是学生的全部,大学生要积极投身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二)专业认同

大学区分了专业,学习具有专业性。专业认同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大学生认同自己所学专业,就会对专业产生积极情绪,进而产生积极的学习动机,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反之,如果专业认同低,很可能表现出学习倦怠等行为。研究表明,专业志愿选择、专业就业前景、专业学习条件、专业类型、年级和学校类型等都会影响大学生的专业认同。[2]专业认同程度越高的大学生,学习动机越强,同时越注重运用学习策略。[3]因此,大学生要积极培养专业兴趣,激发专业热情,认可自己所学专业的价值,从而适应大学的专业学习。

(三)生活适应

大学要求学生能够独立生活,能够融入集体生活。尤其是对于大一新生来说,远离家乡来到陌生的地方,难免感到孤独,特别是外地大学生还存在适应新的气候、新的语言文化、新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等问题;对于习惯于父母照顾的大学生来说,在大学需要锻炼独自面对生活,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对于没有宿舍生活经历的大学生来说,如何很好地融入集体生活,与寝室同学融洽相处也是摆在他们面前的生活适应问题。

(四)心理适应

一个人的心理适应能力决定其心理健康水平。研究表明,大学生的心理适应水平一般,心理适应能力较差。[4]例如,由于学习上的不适应,可能会产生学习焦虑或考试焦虑;由于专业不理想,可能会产生挫败感,引发抑郁情绪;由于人际关系上的不适应,可能会产生孤独感或人际焦虑。大学生的心理适应主要包括与自我有关的适应和与人际关系有关的适应。与自我有关的适应主要是指:一方面,经过高考,来自五湖四海的学生涌入大学,面对陌生的新环境,大学生要重新认识自己,要有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积极地接受自我;另一方面,进入大学后,学校、专业、生活与学习可能和自己的想象有很大区别,面对心理落差,大学生要能够积极地调整自己。大学的人际交往更为复杂、广泛和重要,由于交往对象的变化,以及交往对象在生活习惯、成长经历和个性等方面巨大的差异,大学生要能够开放自我,接受他人,主动与同学交往,积极提升人际交往技能,建立稳定、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提高大学适应性的教育

(一)及时开展新生入学教育

新生入学后,以班级、院系、学校为单位多层次地开展新生入学教育,让新生全方位地了解全新的大学环境。入学教育内容应包括:第一、学校和院系情况,使大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和发展,了解所学专业的综合情况、发展沿革和未来前景,引导他们热爱专业,激发专业兴趣,树立专业信心。第二、学校管理教育,包括校规校纪和管理制度教育,例如学分制,奖惩制度,请销假制度等,有利于大学生适应大学的管理方式,养成好的行为习惯。第三、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尽快调整自己,重新确立新阶段的奋斗目标,确定努力的方向。第四、学风教育,帮助大学生认识大学学习与中学的区别,合理安排时间,调整学习方法,正确处理好学习与社团活动的关系。新生入学教育的主体除了包括院校党政干部、辅导员和专业教师,还要吸收朋辈群体和学生家长。辅导员要深入学生宿舍,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经常性地与学生谈心,开展主题班会,让新生感受到班级的温暖。开展新老生交流会,邀请优秀学长为新生传授经验,注重榜样的力量,充分发挥朋辈群体的教育作用。同时,学生家长要积极参与,经常与子女交流,加强学校与家长的合作,帮助新生尽快融入大学生活。

(二)持续渗透专业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