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进修社 人气:2.9W

论文关键词: 大学 语法教学 支架式教学

论文摘 要: 文章分析了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并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从而得出在大学中引入支架式教学不但不会削弱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相反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一、引言
  大学英语语法教学一直是教学中比较棘手的问题,普遍存在着如何教和要不要教的问题。近些年来由于英语的普及,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之前已经学习了七、八年的英语,从理论上讲已经学习了大部分的语法,近三千个单词和短语,但在表达思想时,多数情况下会出现有关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形式等各种各样的语法错误,句子都是单词的堆砌,根本没有章法。所以大学英语语法的教学仍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近二十年兴起的一种新的认知理论,对当今世界多学科教学改革颇有影响。本文通过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支架式教学对大学英语语法教学进行探讨。
  二、基于建构主义的支架式语法教学理论简介
  传统观念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组织、有计划地“教”学生,说白了,就是讲课。如刘要悟先生认为,对教学比较一致的意见是:“教学是教师在学校中,依据课程所规定的标准、内容和进程,对学生实施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在大学英语语法的教学中更是普遍。老师把关于语法的理论讲授一遍,然后让学生做题,接着改错,然后再做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死记硬背,根本分不清各个语法概念之间的不同之处,当然不可能将其用于实际交流之中。英语是一门外来语,英语的语法体系和的语法体系截然不同。如果每一个语法点都按传统的方式传授,学生只是一味地重复某一类语法或句法结构,必将导致学生的语法系统混乱,出现知识结构断层。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知识并非被动地接受的,而是有认知能力的个体在具体情境中与情境的相互作用而建构出来的,这样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为学所拥有。因此,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应只是无条件接受教师或书本的传授,而应主动选择、主动建构,并将知识纳入自己的经验世界。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下积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构建新知识,使学生乐学、愿学。
  在大学英语语法的教学过程中,基于“概念框架”的支架式学习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而支架式学习被定义为“支架式学习方式应当为学生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建构主义理论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出发,借用“脚手架”为该概念的形象比喻,为学生的知识理解建立概念框架。在概念框架中寻找某个确定的知识支点,它在整个概念框架中处于核心地位,以便使学生进入学习情境。这样的支点一般以问题的形式出现较为适宜,它能以“激疑”为起点,通过学生独立探索的过程“释疑”,最后导向“成趣”的目标,点燃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让学生在问题中完善思维体系,将知识内化到自己认知结构中,促成知识和智慧的升华。
  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
  (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概念框架中的某个节点)。
  (3)独立探索——让学生独立探索。探索内容包括:确定与给定概念有关的各种属性,并将各种属性按其重要性大小顺序排列。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例如演示或介绍理解类似概念的过程),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升。
  (4)协作学习——进行小组协商、讨论。讨论的结果有可能使原来确定的、与当前所学概念有关的属性增加或减少,各种属性的排列次序也可能有所调整,并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一致起来。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5)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评价内容包括:①自主学习能力;②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③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
  1.搭脚手架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搭建支架。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平台给学生搭建支架。
  (1)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搭建支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设备被投入到教学当中。与过去单一的板书相比,如今的教师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使搭建的支架形象化。语法本身就是枯燥的理论,再加上枯燥的语法、抽象的文字,学生当然没有办法在短时间之内理解并与已有的知识想联系。而多媒体具有文字、声音、图像结合为一体的特点,可以为语法规则的学习提供使用和交际的具体的情景语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制作动画或播放情景短片,使静态的、枯燥的语法知识变成有趣的、立体生动的画面。这样,学生就能将图像画面与自己脑海中抽象的语法理论相结合了。比如在讲解虚拟语气的时候,利用动画人物的想象力,描绘出表示过去、现在、将来的假设情况,学生自然就会顺着搭建的手架慢慢地散发自己的思路了。
  (2)利用合作学习搭建支架。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嘎斯基(ey)对合作学习进行了如下描述:从本质上讲,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在一些由2—6人组成的小组中一起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在每个小组中,学生们通常从事于各种需要合作和互助的学习活动。
  (3)教师在课堂内搭建支架。基于主张在问题情境中学习的建构主义理论,我们可以尝试通过设计任务来搭建支架,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通过参与来建构知识,从而正确运用。对于某个特定的语法,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或进行辩论,让学生亲身经历并感受该语法在问题情境中的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教学课型需要配合不同的支架,支架搭得好,语法的讲解就能事半功倍。搭脚手架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顺着框架把自己的语法体系建立起来。